{{ $t('FEZ002') }}生物學科中心|
110學年度跨單位合作深化生物教學研習 議題融入教學:人類世的永續海洋
研習結合國立臺灣博物館《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特展內容,辦理永續海洋之主題講座,深化高中發展相關議題融入之教材與教法的發展; 落實108課綱課程與教學相關方案,活化教師教學内涵,深化教師素養導向之教材教法與課程規劃能力,強化108課綱之推廣與實踐,經由生物學科中心與大專院校、專業學會組織,及社教機構單位合作之橫向聯繫,建立跨單位策略聯盟,促進教學資源交流、共享平台與管道。研習共編筆記
題目|永續海洋產業篇:永續漁業的迷思
日期|110年8月26日
講師|湧升海洋創辦人 徐承堉總經理
生物學科中心邀請到湧升海洋創辦人、同時也是責任漁業指標 RFI(Responsible Fishery Index)創辦人徐承堉先生來演講,提及生活中關於永續海洋的各種迷思,及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的台灣,漁業管理上尚有許多不足,從產品產銷履歷、養殖管理到檢驗規範皆待建立更完善的制度規則。永續漁業的教育需要從認識海鮮、認識海洋資源、認識漁業,進而參與台灣海洋漁業資源管理的問題,而海洋漁業資源是公共財,目前漁業法規主要由政府和漁民討論制定,未來應該由所有利害關係人(全體國民)共同參與。
題目|永續海洋生態篇:逛市場學海洋生態
日期|110年8月28日
講師|臺北市立大學 廖運志教授
講座由小時候家中開海產店的廖運志教授演講,廖教授以愛吃魚也要懂吃魚的角度,講解了許多實用知識,演講一開始先以快問快答的方式,瞭解大家到底對「海洋生物知多少?」熱烈的氣氛激起老師們思考與討論,原來大家對海鮮的美好滋味瞭解得透徹,但對海洋生物相關知識可能不甚熟悉呢!
「到底哪個是透抽、魷魚、軟絲、花枝?」「熱炒店販售的鹽酥龍珠,是來自什麼食材?」廖教授透過貼近生活的有趣解說並結合閩南語俗諺,從基本的魚種辨識、捕撈產地,到分析講授各類漁法,並介紹背後消費者看不到的部分:混獲、棄獲造成的浪費,哪些魚類應斟酌食用?讓大家在吃魚的同時,意識到此漁業背後的問題,並能夠知道關心食物來源、依照食物倫理去選擇購買,才能夠永續食魚。教授更提供詳盡的圖文簡報和分享各國海鮮選擇指南,給與會老師做教學使用,深入淺出的內容讓老師們能夠輕鬆運用在高中課程當中。
{{ $t('FEZ003') }}2021-12-14
{{ $t('FEZ004') }}2021-12-23|
{{ $t('FEZ00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