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生命教育學科中心|
時間:110年7月8日(四)08:50~12:10
與談人:
發表人:
透過評析梵谷藝術作品來更理解創作者的精神世界,並師法藝術家的基本注意力來觀察個體自身的五官,接者,練習透過譬喻與仿寫來形塑一部份的自我概念。
透過評析梵谷藝術作品來更理解創作者的精神世界,並師法藝術家的基本注意力來觀察個體自身的五官,接者,練習透過譬喻與仿寫來形塑一部份的自我概念。
運用藝術媒材進行生命教育的人生探問:我是誰?身處何地?往哪裡去?適合新生或考生,在學習階段,敘事自我概念,與探索人生方向與未來的想像。
本專題是「表演藝術融入生命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自主學習拍攝生命教育微電影為例」從教育戲劇出發,透過師生合作使學生展現真實的情感、態度,並且將生命故事以影像傳播方式展現人文關懷與獨立思考能力。
透過行動劇展現以及葉雕創作,引導學生省思生命的存在,憶及自己與大自然的連結,並從「煩躁」與「靜心」的體驗比較中,覺察自我的靈性,進而實踐靈性修養。
又到了生命教育學科中心一年一度成果發表研習。今天尤煌傑、潘小慧教授與大家分享「藝術與生命的宴饗」,從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畫家畢卡索(藍色時期)畫作、中國書法家顏真卿《祭侄文稿》/蘇東坡《寒食帖》/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達文西/梵谷(自畫像)、歌曲whatever will be、約翰凱吉4’33秒....等作品,探討人與命運的衝突/對抗/友誼/自我觀...,內容精采豐富。
桃竹苗共備教師團隊的藝術與生命教育教案更是讓人驚艷。共備教師將藝術元素(繪畫/拼貼/葉雕/書法...)融入生命教育,探討生死議題/自我觀/靈性修養...每一個教案都精采且實用。
藝術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無聲、隨意,還是樸素、自然?藝術家們靠著作品的感情流露打動人心,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最獨特的存有也是最美的藝術品,應該時時檢視自己與自己對話/天地對話,邁向終極關懷頂點-幸福。
感謝學科中心在疫情嚴峻時期,讓我們透過線上研習收穫滿滿。感謝尤煌傑、潘小慧教授與桃竹苗共備教師團隊帶來美好的「藝術與生命的宴饗」。
{{ $t('FEZ012') }}
{{ $t('FEZ003') }}2021-07-08
{{ $t('FEZ004') }}2021-08-23|
{{ $t('FEZ005')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