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地球科學學科中心|
🌏授課教師:臺中女中 劉承珏
🌏觀課時間:109年11月16日(星期一)08:00-10:00
🌏觀課地點:臺中女中進德樓6樓118教室
【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教授大氣中水氣飽和凝結的概念及絕熱膨脹降溫的科學理論模型。唯理論模型都具有微觀、不易觀察或甚至無法直接觀察的特徵,因此需要學生嘗試練習用科學理論模型去解釋可觀察的現象,並處理模型用來解釋的優劣程度比較。
課程中將透過造雲實驗及氣泡水實驗,讓學生自行推理出成雲致雨的大氣特徵。並讓學生進一步自行規畫校園溼度的測量,組間分享數據並詮釋資料。
觀課心得與回饋
本課程主軸為大氣中水氣飽和凝結的概念,也提及絕熱膨脹降溫的科學理論模型。
但這些理論模型都具有微觀、不易觀察或甚至無法直接觀察的特徵,因此需要學生嘗試練習用科學理論模型去解釋可觀察的現象,並處理模型用來解釋的優劣程度比較。
劉承珏老師設計教學模式時,採用的是「5E學習環」,分別為投入參與 (Engagement)、探索 ( Exploration)、解釋( Explanation)、精緻化( Elaboration) 、評鑑( Evaluation),此類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基於現有的知識,連結新的、需要習得的知識。而當某些知識被教師預期學生無法自行發掘時,才由教師系統性地解釋想法。此教學模式會強調教師應該提供機會給學生演示他們習得的理解。
課堂中主要讓學生體驗的活動為造雲實驗及氣泡水實驗,都是利用日常生活即可取得的材料。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能應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討論及分享;在觀察的階段,也不主動告知學生會看到什麼現象,授課教師也能適時引導,逐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 $t('FEZ003') }}2020-11-16
{{ $t('FEZ004') }}2021-04-30|
{{ $t('FEZ005')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