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地球科學學科中心|
「河海四部曲-高中地科種子教師海洋工作坊」活動紀錄
本活動地科學科中心與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於7/7-8合作辦理,中山大學海科系活動前為了規劃此次課程,很用心的與本中心交流,以了解有關高中新課綱的方向,並討論如何與「探究與實作」結合。
兩天活動分別由黃蔚人老師主講「從水中溶解氣體看河川以及海洋水質」,也介紹許多河、海中缺氧的案例;廖德裕老師、張詠斌老師、劉莉蓮老師帶領高中教師參觀實驗室的標本庫,也分別從「海岸溼地到海洋地質」為主軸,介紹展覽、桌遊及Google Earth分別如何與教學結合;中山海科系陳孟仙主任也特地到場分享「淺談高雄愛河的整治」,讓現場教師從河川生態與環境的變化來思考公共政策。李逸環老師分享的內容為「海洋與氣候的脈動」,與高中地科必修內容十分扣合,最後則由雷漢杰老師分享「海水的故鄉-從資料庫中學觀察」,從基本的溫鹽圖及水團出發,為各位講解圖表中所傳達的大量資訊,並讓現場教師實作數據的統整與呈現。
面臨新課綱的來臨,中山大學積極與本中心接觸,除了解108課綱精神,也想面臨新課綱高教端該如何配合,也討論許多實務面的事務,例如:關於新的入學考試制度,大學入學尺標如何訂定的建議;也討論如何強化高中地科中海洋科學部分。
感謝中山大學大力協助本活動的辦理,以及一同參與活動的高中教師,期望此次合作能讓海洋研究能量能貼近地科教學需求,並能結盟合作發展符合高中多元課程精神之課程教案、教材模組,也讓高中端教師提供未來學生求學及職涯規劃的參考。
延伸閱讀
{{ $t('FEZ003') }}2019-01-08
{{ $t('FEZ004') }}2021-07-06|
{{ $t('FEZ005')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