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化學學科中心|
化學科於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特別參照學生的認知發展歷程,將化學由巨觀到微觀的發展歷程,重新調整安排至各學習階段中,強調學習內容的縱向連貫,並改善國、高中內容重複的問題;此外,亦簡化7~9年級的化學計量部分,改以實作課程加深學生對觀念的理解。為因應此調整,學習舊課綱的學生修習新課綱之必修化學時,需將部分重要的概念重新說明與加強,並針對新增實作課程的原理說明補充,以利新、舊課綱的銜接。而銜接教材的設計,可分為必要性銜接和支持性銜接兩類:
1.必要性銜接:因國中課程新增或國、高中教材調移而產生的學習內容差異,內容包括:
2. 支持性銜接:教師可與高中必修化學授課時,進行補充的簡單概念,不需額外時數銜接教學,內容包括:
(1)學習內容:Aa-Ⅳ-3純物質包括元素與化合物
十二年國教課綱國中部分,以「水電解」的實驗切入介紹元素與化合物的差異。
故教師可於必修化學介紹物質分類與分離方法時,補充「水電解」的相關實驗。
(2)學習內容:Ca-Ⅳ-2化合物可利用化學性質來鑑定
十二年國教課綱國中部分,希望以實作方式探討物質的性質和分類。
教師於介紹化學反應類型的相關單元,如兩不同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泡或沉澱、物質的酸鹼性或導電性等,融入教學。並以實作方式,讓學生由實作中由化學性質,辨認並鑑定化合物。
(3)學習內容:Ja-Ⅳ-1 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恆定律
十二年國教課綱國中部分,在質量守恆單元中,建議結合科學史加以說明。
教師於介紹原子說的發展歷程時,可簡單搭配融入。例如:於課程教學中說明或提供科普文章,由學生了解質量守恆定律科學史。
銜接教材將針對必要性銜接課程部分,進行課程設計。除了協助高中教師與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銜接外,更以素養教學理念融入課程設計中,期能說明十二年國教素養教學理念與精神。
{{ $t('FEZ012') }}
{{ $t('FEZ003') }}2020-12-30
{{ $t('FEZ014') }}2021-01-29|
{{ $t('FEZ005')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