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化學學科中心|
陸、實施要點
五、學習評量
(一)實施學習評量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並配合核心素養具體內涵,遵循測驗評量之教育專業。從多元評量過程中,讓學生能獲得探究的樂趣與養成求真求實的工作精神,培養出注重科學的態度,以促進學生成為自發主動的學習者。
(二)教師教學時應先以適當方法評估學生之「先備知識」,並以學生之「先備知識」及生活經驗為基礎,應用適當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及意義內化之學習。
(三)為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成就,教師應適時進行「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評估學生學習成就與教學成效,並加以補救及調整,俾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即使進行紙筆評量也應兼顧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
(四)教師應進行自我評量及學生學習成就評量,逐步修訂教學計畫,使之更趨完善,教學得以相長。
(五)學習評量應秉持真實性評量的理念,採用多元方式實施,除由教師進行考評之外,亦得輔以學生自我評量等方式,以確認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標,俾做為改進教學、提升教學成效之參考。
(六)評量應依據教材編選設定之規準、課程目標及學習目標,提供相關圖表資料供學生參考,以培養學生分析與推理之能力,達到評量的真正目的,不應一昧要求學生背誦記憶。
(七)評量時應依據評量目的與使用時機,選擇不同評量方式,兼顧總結性與歷程性之評量目的,其可運用之型式,例如:專題報告、成品展示、紙筆測驗、口頭報告、實驗設計,以及學習歷程檔案等多種方式。另外,課堂實作與討論等活動之觀察,可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前述評量方式宜交互運用,藉此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促進學習。
(八)為提升學生對於科學文本之閱讀、口語與文字表達能力,建議以科學報告之撰寫及口頭表達,做為高層次能力之總結性評量方法,每學年至少實施 1 次。
(九)實作評量可應用於學習活動中,特別是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內容,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學習實況,以做為改進教學、促進學習的參考。評量應具有引發學生反省思考之功能,導引學生能珍惜自我成長、持平的面對自己的學習成就、察覺自己學習方式之優缺點。評量應具有敦促與鼓勵的效果,使學生相信在經過個人努力或更加專注後,個人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
{{ $t('FEZ003') }}2020-12-25
{{ $t('FEZ014') }}2021-01-24|
{{ $t('FEZ005')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