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化學學科中心|
肆、核心素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擬訂「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三大面向,作為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統整的主軸。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中注重觀察、邏輯思考及推理判斷,學生以此為據進而習得知識、規劃及操作實驗,以達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等內涵,符合「自主行動」之「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及「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之項目。而強調學生運用圖表表達、呈現發現成果、適當使用媒體(網路、書刊等)和科技資訊、欣賞科學之美等項內涵,符合「溝通互動」之「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之項目。至於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探究科學,進而主動關心環境公共議題與發展愛護地球環境的情操,符合「社會參與」之「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及「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之項目。考量自然科學核心素養內涵具有多元性與獨特性,表內各項具體內涵,在運用上與其他項之核心素養仍具有彈性調整及整合應用的方式。各項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說明詳見下表。
總綱 |
總綱 核心素養 項目 |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
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
國民小學教育 (E) |
國民中學教育 (J) |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S-U) |
||||
A |
A1 |
具備身心健全發展的素質,擁有合宜的人性觀與自我觀,同時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新知,有效規劃生涯發展,探尋生命意義,並不斷自我精進,追求至善。 |
自-E-A1 |
自-J-A1 |
自S-U-A1 |
|
A2 |
具備問題理解、思辨分析、推理批判的系統思考與後設思考素養,並能行動與反思,以有效處理及解決生活、生命問題。 |
自-E-A2 |
自-J-A2 |
自S-U-A2 |
||
A3 |
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知能、充實生活經驗,發揮創新精神,以因應社會變遷、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 |
自-E-A3 |
自-J-A3 |
自S-U-A3 |
||
B |
B1 |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文字、數理、肢體及藝術等各種符號進行表達、溝通及互動,並能了解與同理他人,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
自-E-B1
|
自-J-B1 |
自S-U-B1 |
|
B2 |
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俾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之關係。 |
自-E-B2
|
自-J-B2 |
自S-U-B2 |
||
B3 |
具備藝術感知、創作與鑑賞能力,體會藝術文化之美,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豐富美感體驗,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與能力。 |
自-E-B3 |
自-J-B3 |
自S-U-B3 |
||
C |
C1 道德實踐 與 公民意識 |
具備道德實踐的素養,從個人小我到社會公民,循序漸進,養成社會責任感及公民意識,主動關注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而展現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
自-E-C1 |
自-J-C1 |
自S-U-C1 |
|
C2 |
具備友善的人際情懷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並發展與人溝通協調、包容異己、社會參與及服務等團隊合作的素養。 |
自-E-C2
|
自-J-C2 |
自S-U-C2 |
||
C3 |
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並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積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且能順應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發展國際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與世界和平的胸懷。 |
自-E-C3
|
自-J-C3 |
自S-U-C3 |
{{ $t('FEZ003') }}2020-12-25
{{ $t('FEZ014') }}2021-01-24|
{{ $t('FEZ005')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