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國語文學科中心|
上個世紀80年代的成衣業,推出流行服飾的週期約為9個月,但是到了本世紀Zara、Uniqlo、H&M等「快時尚」連鎖成衣業的流行,將時裝更新的週期縮短到1個月甚至1週。 「快時尚」成衣業者透過物流的便利及營運模式的創新,讓旗下門市隨時都有新品上市,再加上廣告促銷與商品陳設創造出的速度感,以此吸引顧客上門。其更新的速度愈快,強化購物的愉悅感,顧客便會不斷購買。 「快時尚」的商品不僅樣式時髦新穎,價格更是平價,幾乎人人都買得起。這種快速推出新品與低價行銷模式,大幅改變人們穿衣的消費模式。根據統計,在全球「快時尚」流行興起之後,2016年平均每名美國人一年購買的新衣較1980年代多出5倍。 另一方面,「快時尚」的商業模式雖然為全球時裝業帶來革命性進展,使服裝普及與低價化,但製作過程卻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根據聯合國資料,成衣業製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於生產電力與熱能,甚至超過全球國際航運及海運的總和,每年約排放17億噸的二氧化碳,消耗將近3.42億桶石油。 此外,成衣對水資源的浪費也不容小覷,製作一件棉質襯衫需要使用2,700公升的水,足以讓普通人生活2年半。清洗這些衣物也會造成海洋每年新增50萬噸的微塑料,相當於500億個塑膠瓶,佔海洋塑料污染的31%。 關注成衣環保問題的非營利組織「時尚革命」(Fashion Revolution)創辦人、英國時裝設計師桑默絲指出,「快時尚」每年生產的成衣數量約有1,500億件,但其中有25%無人購買,或是根本沒有穿過,形成嚴重浪費。 網購的崛起也助長服飾的熱銷與快速淘汰,像是中國的淘寶網,販售商品多樣,已成為台灣夜市、擺攤或商店的訂貨來源。然而低廉服飾的材質普遍不佳,洗沒幾次就破損,演變成「賣愈快、買愈多、丟愈快」的輪迴模式。當衣服被穿的時間縮短,意味被丟棄速度變快。這些材質不佳的衣服,除了造成二手衣市場的崩盤,無法再利用的舊衣成為廢棄物,最終只能焚化或者掩埋。 改寫自中央廣播電台〈「快時尚」加劇暖化 環保穿衣愛護地球〉、遠見雜誌〈福爾摩沙變舊衣墳場〉 |
閱讀上文,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根據上文,說明「快時尚」興起的原因並分項說明其優缺點。文長200字以內。(占9分)
問題二、時尚,泛指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所崇尚的美學形式,尤其表現在服飾、髮型、妝容與生活型態方面。人皆有愛美之心,追求時尚並非罪大惡極,但是當所謂的時尚帶來環境更多的災難時,我們又該如何自處?請參考上文,以「我看時尚」為題,論述你對時尚的定義、看法或經驗。文長不限。(占16分)
{{ $t('FEZ003') }}2021-04-30
{{ $t('FEZ004') }}2021-07-11|
{{ $t('FEZ005')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