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國語文學科中心|
作文跟散文有什麼不同?作文是別人命題的,帶有評量的目的,比如考試作文或是求職時的自傳,主要是評量受試者能否有條理地闡述想法,其重點在於清晰的溝通與說明。但文學和散文不是考試,既然不是考試,考官的喜好就不是重點,而是應當回到自己,並拿掉以考官為「目標讀者」的書寫取向。散文是從自己出發去敘說,是語言文字作為自己的皮膚向外生長去接觸世界,它展露出作者是如何理解、吸收世界,如何與世界對話。因此它首要的品質,是修辭如何華麗,而是有一種自己的聲音。 在校園裡評散文獎時,我的評選標準,是會特意去辨認一篇文章是否有「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非常清晰,謹守如一,才能帶給讀者觸動。寫作這樣的文章,要求的會是作者在自身經歷那段事件的時候,在每一分鐘都看到其中的意義——是先有作者對自己日常的看見,才發得出那樣清晰的聲音,才有這樣動人的作品。 所以散文最考驗作者和語言文字之間的親密關係,它緊密跟隨著作者在這世界中的經歷,因此它跟作者一樣是「活著的」。即使像我這樣寫文章多年的人,也仍然要誠實地面對這個問題:語言文字與自己的關係是否密合無間——我是否在無可言説之處,仍然硬說?是否在仍可前行之處,卻畏懼止步?我是否使用了真正原初從己而生,最貼近自己想說的語言,而不是為裝飾而華麗,或在不自覺間借用了他人的標準,為「應該那樣寫」(例如符合某種正確)而寫? 因為人和世界的關係是複雜且不斷變化,因此「我」使用的語言,作為「我」的皮膚的語言也是如此,而散文又是一個最沒有必定形狀的文類,和「我」的關係也最深。我自己讀散文,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珍惜在散文中可以讀到的那種珍貴的從自己發出的聲音,那是可以作為一切創造力的起點的。 (改寫自張惠菁〈談作文與寫作的差異〉) |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上文,說明作者如何定義「自己的聲音」,以及提出哪些原則藉以檢視自己的寫作符合自己的聲音。(至多5行)。(占4分)
問題二:依據上文,作者認為書寫散文應當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聲音,必須緊密跟隨著自己在這世界中的經歷,這是否意謂散文必須書寫全然真實的事件,不得有半分虛構?請就「散文是否必須全然真實」,說明你的看法,題目自訂,文長不限。(占21分)
{{ $t('FEZ003') }}2021-05-10
{{ $t('FEZ004') }}2021-07-11|
{{ $t('FEZ005')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