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地理學科中心|
(一)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部定必修課程
學習內容主要依據《總綱》和社會領綱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並參考國際地理聯合會公布之《2016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揭櫫的基本精神而研訂。研訂的方向有四:1.以培養核心素養為導向,學習內容兼顧學科知識、技能及核心素養的連結;2.以學科方法、重大議題和學科應用三個面向,作為設計課程的主軸;3.學習內容具備深化探究能力、陶養系統思維和豐富生活智能的功能;4.重視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
研訂的學習內容,具備以下特色:1.以地理技能、地理系統、地理視野三個地理核心素養為主題:地理技能指地理學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慣用方法與技術,有助於科學方法的完整性;地理系統係從系統的角度,討論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地理視野則從地理的角度理解區域文化的特色、區域問題的內涵、解決區域問題的策略。2.配合學分數縮減,精簡項目與條目,預留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3.每一項目均提出「問題探究」作為教師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也提供進行「協同教學」的平台。4.設計田野實察活動,實察主題可由教師協同其他學科領域教師共同規劃。
主題 |
項目 |
條目 |
A.地理技能 |
a.研究觀點與研究方法 |
地Aa-Ⅴ-1地理學的傳統與觀點。 |
b.地理資訊 |
地Ab-Ⅴ-1地理資訊的組成與特性。 |
|
c.地圖 |
地Ac-Ⅴ-1地圖本質與要素。 |
|
B.地理系統 |
a.氣候系統 |
地Ba-Ⅴ-1氣候要素。 |
b.地形系統 |
地Bb-Ⅴ-1地形營力。 |
|
田野實察 |
教師可與其他學科教師配合《總綱》揭櫫之議題,協同設計探究主題及實施方法。 |
|
B.地理系統 |
c.人口與環境負載力 |
地Bc-Ⅴ-1人口成長與人口轉型。 |
d.聚落、流通路線與區域 |
地Bd-Ⅴ-1聚落系統。 |
|
e.都市與城鄉關係 |
地Be-Ⅴ-1都市成長與都市化。 |
|
f.產業活動 |
地Bf-Ⅴ-1產業系統與類別。 |
|
g.世界體系 |
地Bg-Ⅴ-1區域互賴與不平等交換。 |
|
C.地理視野 |
a.臺灣與世界 |
地Ca-Ⅴ-1臺灣自然環境的特殊性。 |
b.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 |
地Cb-Ⅴ-1東亞文化圈形成的環境背景。 |
|
田野實察 |
教師可與其他學科教師配合《總綱》揭櫫之議題,協同設計探究主題及實施方法。 |
|
C.地理視野 |
c.東西文化的接觸與區域發展(以東南亞或南亞為例) |
地Cc-Ⅴ-1東西文化接觸的環境背景。 |
d.從孤立到樞紐(以澳、紐為例) |
地Cd-Ⅴ-1自然環境背景與位置的特殊性。 |
|
e.伊斯蘭世界的形成與發展 |
地Ce-Ⅴ-1自然環境的特殊性。 |
|
f.歐洲文明的發展與擴散 |
地Cf-Ⅴ-1自然環境與文明發展的關係。 |
|
g.超級強國的興起與挑戰 |
地Cg-Ⅴ-1美國的環境背景。 |
|
h.南方區域的發展與挑戰(個案,以中南美洲、漠南非洲為例,二選一) |
地Ch-Ⅴ-1南方區域的意涵。 |
|
i.全球化 |
地Ci-Ⅴ-1發展條件的空間差異。 |
|
田野實察 |
教師可與其他學科教師配合《總綱》揭櫫之議題,協同設計探究主題及實施方法。 |
{{ $t('FEZ012') }}
{{ $t('FEZ003') }}2022-02-14
{{ $t('FEZ004') }}2022-02-14|
{{ $t('FEZ00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