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生物學科中心|
110學年度區域教師專業社群計畫概況
本年度生物學科中心辦理自提專案「區域教師專業社群」計畫,希望藉由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師教學專業知能,並增進教師同儕的專業成長。
110學年度共7所學校申請通過本計畫,分別為新北市立板橋高中、臺北市立建國中學、臺北市立陽明高中、臺中市私立嶺東高中、臺中市立文華高中、國立臺南二中、高雄市立新莊高中,本學年度第一學期7校共辦理31場社群活動,參與教師約358人次,全學年預計辦理58場次社群活動。
召集人:賴雪蕙老師
實境解謎社群為跨科、跨校社群,以多元表現任務形式研發教學資源,由社群成員張閔翔老師帶領夥伴們透過遊戲「實境解謎」進行交流,在瞭解遊戲概念後老師們分組體驗,合作破解謎題,而後分析謎題設計、拆解謎題架構,透過成員、組別間交流發想新的題目,並繪製成果海報。之後將從遊戲設計的原則出發,將遊戲與議題融入未來課程使用。
![]() |
![]() |
召集人:童禕珊老師
北區應用生物學社群以跨科共備社群開設多元選修課程的模式,結合公開授課,研習活動得到了參與師生許多正向的回饋。更多活動剪影
並配合課程主題:鑑識科學、基礎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未來的場次將延續對鑑識科學的探索,更有機會參訪法務部調查局與台大生技中心,想必又是新奇、好玩且引發思考的充實課堂。
![]() |
![]() |
召集人:施芳斳老師
北區邏輯學社群以研發選修課程「邏輯學入門」為目標,以跨校、跨科社群共備建立課程模組、完成評量規準,預計於學期末產出課程簡報、學習單及評量尺規,並期望能在新的學年中實際運用開設新課程。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共辦理4次社群活動,由淺入深,從認識邏輯學概念、形式邏輯謬誤到科學論證結構,進階到應用批判性思考,同時融入ICT線上分組教學工具的使用,從每次社群共備的活動紀錄表可以感受到,邏輯學深刻但不枯燥,並且與我們的生活密切關聯,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掌握增進的能力。
![]() |
![]() |
召集人:陳祈伶老師
中區探究教學社群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共辦理3場社群共備工作坊,邀請校內同仁分享素養評量命題要素,並透過自然科教師進行跨科小組討論,彼此經驗切磋;除了校內跨科,更跨校邀請新豐高中吳崇誠老師講授如何將傳統考試題型轉變成素養題型,以及如何將跨學科的知識也融入試題內。經由崇誠老師的分享,大家一同交流命題的想法、設計、試題分析、以及如何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結合命題。
![]() |
![]() |
召集人:林叡涵老師
中區探究評量社群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共辦理6場次社群共備工作坊,在各個場次中,分別著重素養教學、探究與實作教學、探究與實作評量及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幾個面向,綜合教學分享、講座與公開授課的形式,從社群夥伴探究與實作課程經驗分享開始,到探究與實作期中課程發表公開觀議課,並邀請明倫高中廖怡甄老師分享自然科探究實作模組,如何在自然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歷程,預計於111年1月6日第六次社群活動匯整出期末紙筆測驗試題,藉由社群共備與增能,一步步建立文華高中自然科探究與實作素養教學目標與素養導向評量試題。
![]() |
![]() |
國立臺南二中:南區校園螞蟻社群
召集人:李宜欣老師
南區校園螞蟻是以探究與實作教學為主的跨校社群,社群第一場請永仁高中龔俊祐主任將探究與實作課程理念設計與實際操作經驗與成員們分享,第二場活動則請成功大學邱慈暉教授帶領大家認識生物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增進探究與實作的數據分析教學知能。後續場次將以螞蟻做為探究題材,社群成員分享教案及教學討論,更預計於110學年度第二學期邀請螞蟻研究界巨擎林宗岐教授講授校園螞蟻採集方法與鑑種,和探究實驗分享,將開放少量名額給非社群成員的老師,歡迎密切關注本平台最新消息以免錯過。
![]() |
![]() |
召集人:楊雅齡老師
新莊高中跨校跨科的南區探究分析社群,第一學期的社群主要針對探究與實作課程的數據如何進行有效分析,聘請中山大學劉莉蓮教授授課,主講三場系列課程:如何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實作中的數據分析,亦為協助社群成員發展多元選修課程,邀請賴亦德博士以水蛭為例,分享無脊椎動物之標本製作。第二學期的社群活動則以提升對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指導為主軸,希望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能力得到提升,作品也能做為未來的參考。
![]() |
![]() |
{{ $t('FEZ003') }}2022-01-03
{{ $t('FEZ004') }}2022-01-03|
{{ $t('FEZ005')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