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生命教育學科中心|
撰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生命教育碩士專班教授/學科中心諮詢委員/張淑美教授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綱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主軸,教育部重視職前師資與在職師資培訓過程中應該加強對領域/科目教材教法的知能,於2017年委請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終身榮譽講座教授黃政傑教授擔任共44冊新課綱「分科教材教法專書編輯計畫」總召集人。本人擔任《高中生命教育教材教法》(下稱本書)主編,本書則屬於該總計畫項下之子計畫三(包括社會、綜合活動、生活課程)項目,各冊專書和總計畫執行期限,從邀請撰寫成員到召開各次編輯會議與撰稿等等足足歷經三年(有餘)。全系列專書均為教育部出版,由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承印經銷,本書於2021年5月正式出版。... 繼續閲讀
撰文│新北市辭修高級中學國文科教師/范毓麟老師
近來因為三級防疫措施,大家幾乎都足不出戶,窩居在家的時間如此漫長,扣除線上工作的時間,跟著家人一起觀看影劇,似乎是個不錯的選項。
最近自己也看了幾齣韓國的影劇,內容還頗值得與大家分享。日前先看完了在Netflix上排名前五的「黑道律師文森佐」,這部影劇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可以算是一部「爽片」,對於韓國社會來說應可算是黑色幽默的諷刺(大企業可以操控檢調機關,甚至可以掌控社會各個層面)。其中引人省思的地方在於「只要結果是好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片中男女主角為了彰顯「正義」,運用了黑道手段來進行取證,與敵對陣營進行一連串爾虞我詐的鬥爭,甚至可以與敵手進行非法交易,進而得到大快人心的結果。... 繼續閲讀
撰文│國立竹東高中/簡丞佐老師
「教育為百年樹人之大業」固為不爭之事實,然而在網路資訊與多元價值爆炸的當代,「教育」的理念及方式受到極大的衝擊。正如在「不丹是教室」影片中的主角烏金,具備受人尊重且羨慕的公職教師身分,卻夢想著前往澳洲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在籌備簽證手續的同時,竟被指派前往號稱世界最遙遠的教室—魯納納。
教室裡的氂(ㄌㄠˇ)牛(ㄕ)
影片中刻意重疊了「氂牛(Yak)」與教師烏金的形象,當烏金開玩笑地說自己或許前世就是牧人,而老村長認真回答「你不僅是牧人,是氂牛」時,烏金愕然。顯然,年輕教師尚未認知到「對於村民而言,氂牛是最重要的資產」,而對於與世隔絕的魯納納而言,「教師」的價值更高於氂牛。藉此更可反襯出烏金對教師身分以及對遠離現代文明的魯納納的認知,就像對於氂牛的誤解一般,認為是落後而沒有價值的。這一點,在導演安排烏金為了生火,前往山坡親手撿拾氂牛糞時,將「落後」與「價值」做最有趣的連結,也可說,從烏金開始願意彎下腰撿拾牛糞開始,才真正認知到「教師職分」與「自然生活」之價值。... 繼續閲讀
眼前學童的提問帶來的震撼讓他想起同樣是海島的台灣,提醒著他:從小開始的教育刻不容緩,自此立志投身偏鄉,從教育改變,帶領台灣孩子從小開始思考如何讓土地、甚至世界變得更好,更重要的是,要能夠付出相應行動。
在國合會任職的一年半間,劉政暉每次出差時間大約 1-2 週,但他希望能用更多時間、更深度地理解台灣友邦真實情況,於是毅然辭去國合會正職職務,改以「志工」身份先在台灣培訓 2 個月後,前往諾魯協助推動國合會「微額貸款計畫」,教導諾魯民眾經費核銷、幫助當地民眾做財務規劃與商業計劃。
前進諾魯半年時光,讓劉政暉有更多時間與當地民眾、小孩交流。一次,有一位學生問劉政暉:「Recycle 是什麼?」彷彿是個難懂又無法想像的詞彙。
劉政暉這才意識到當地居民不做回收,處理垃圾的方式是直接把垃圾集中放火焚燒──不僅對陸地上的垃圾沒有回收環保概念,對島嶼周遭的海洋漁業亦無永續發展的意識。… 繼續閲讀
過去我很容易把自己的悲傷放在心裡。藏在那種很深處、難以找到的抽屜裡面,如果有一天滿了,才會考慮一次倒空。很多人習慣把不好的一面交出來,像是把一床已經發霉的棉被放在陽光下曬,光想到他人會看盡你床褥上可能長滿灰塵、爬滿蟲子,甚是難堪。
在一日突然看見來自比利時的插畫家 Ben Bauchau 的一本匯集一系列沉思的插圖:《我黑暗的思想之地》(A Place For My Dark Thoughts),便覺得即使把黑暗的一面讓人觀看,也不見得是那麼糟的事,或許在旁人眼中還有點酷呢。... 繼續閲讀
宜蘭縣東光國中為應屆生設計另類的畢業禮物,以學生使用過的考試答案卡,做成大型彩色翅膀,大功告成後開放拍照,象徵結束3年「打卡人生」,即將展翅高飛,勇敢朝向夢想啟程。
東光國中將在下週舉辦畢業典禮,以「Dream High」(夢想起飛)為主題,學校老師陳皇維、吳成琇帶領應屆生發想活動主題物,想到考試用的答案卡,曾讓學生們又愛又恨,於是以全校兩百多名應屆生用過的答案卡,作為創作媒材。… 繼續閲讀
別再ㄍ一ㄥ了!放下完美主義,饒過自己吧!「快樂」比「完美」更重要!
幫助無數讀者勇敢活出自己,重新獲得自尊、自信、創造力、喜樂、感恩心,與人真誠聯結。作者布朗博士在TED的演講「脆弱的力量」,超過800萬人次點閱。
作者蒐集全美數以萬計18到87歲形形色色男女的故事,探索人類內心的小魔怪:完美主義、羞愧感、恐懼的影響力,藉此告訴讀者:別再ㄍㄧㄥ了!放下完美主義,饒過自己吧!「快樂」比「完美」更重要!
作者是一流的演說家、暢銷書作家、知名學者,也曾是個不允許自己失控或出錯的完美主義者。但她勇敢改變了!她發現:「休息、玩樂、直覺、歸屬、創造、感恩」,遠比「保持完美」更重要。她學會放下種種的「應該」,擁抱不完美的自己,走向全心投入的滿足生活。作者現身說法,對讀者更具鼓舞力。
布朗博士將「擁抱不完美的自己」當作一趟珍貴的心靈旅程,提出十大路標,幫助讀者確立方向,每一步都朝向真實和快樂!... 繼續閲讀
如何過上斯多葛的生活:
如何理解自己的身分與角色定位。
如何面對困擾
如何管理自身的情緒
如何應付互動的進與退
如何好好地過日子
影響歐洲世界數世紀至今的生活哲學,用心品味書中的智慧,撫慰以及貼近人心的啟發,讓人生活得更愉快。… 繼續閲讀
強納森.海德把人類思考了兩千多年的問題,歸結為十個假設,放在科學的天平上,探討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謬誤。他融合了心理學、哲學、倫理學、宗教以及人類學等學科知識,並且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的哲學、文學與宗教中有關人心的看法,再用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驗證關於古老的關於幸福的假設。
他認為,人的心理可分為兩半,一半像桀驁不馴的大象,另一半則是理性的騎象人,面對改變時,理智與情感的拉扯就像是「象與騎象人」。這種人象的對峙,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決策,也會削弱我們的幸福感。… 繼續閲讀
《我是遺物整理師》是改編自一位韓國遺物整理師金璽別的親身經歷,用他獨特的視角帶出亡者們的故事,韓國電視劇廣用特殊題材當作內容主軸,透過這部劇可以讓大家一探當有人去世時,遺物整理師職業如何執行工作內容,有專業的SOP執行還有注意事項。劇中以一間原本由父子一起經營的遺物整理公司為故事背景,透過整理遺物的過程發現往生者們遺留的故事,並將往生者們未解的遺憾,來不及傳遞的真心轉達給遺族,因此過程中也會發現許多令生者震撼的內容,當真相揭發時往往令人難以承受。… 繼續閲讀
學校裡很寧靜,但卻充斥著詭異氛圍。天真無邪的學生一起在玩一個遊戲,但這個遊戲卻是不能說的秘密,可是到底為什麼不能說…在這個遊戲中,什麼才是勝利?誰勝誰負?又或,大家口中不能說的遊戲只是一種無助的求救訊號?在孤寂的無聲世界中,聽不見,不代表看不見,其實,你並不孤單。… 繼續閲讀
真實世界的故事,比電影《無聲》還可怕?帶你了解台灣史上最嚴重的「校園集體性侵案」!
公視年度旗艦大戲《天橋上的魔術師》,從第三集開始每集都會聚焦在一名主角與一個事件或是議題上。導演楊雅喆藉著原著的角色與時空背景,講出了屬於自己的九十九樓的故事。
導演楊雅喆在全長十集的影集中,就花了兩集的篇幅來探討關於多元性別的議題,而且內容不僅限於性傾向,同時也談及了性別氣質、心理認同等不同面向。導演透過戲劇,傳遞出性別議題不只侷限在男女、同性戀異性戀之間,人與性別與愛情的定義可以是更加開闊的。
正如同他在訪談中提到的:「只要這個性別有一天變得不用再思考的時候,我們可以思考更多快樂的事。那時候,性別就不再是問題了。」... 繼續閲讀
《天橋上的魔術師》影射「玫瑰少年」跨性別議題催淚 「如果真心想要 夢想就會變真的」台灣不再是無情的地方?… 繼續閲讀
死亡能結束生命,卻帶不走一段關係:《天橋上的魔術師》給的 8 堂人生課。... 繼續閲讀
{{ $t('FEZ003') }}2021-07-05
{{ $t('FEZ004') }}2021-09-13|
{{ $t('FEZ005')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