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1') }}泰叡
{{ $t('FEZ002') }}體育學科中心|
學科課程地圖強化暨課程設計工作坊成果表
研習科別 |
體育科 |
研習日期 |
110年05月12日(三) |
研習地點 |
桃園市立大園國際高中 |
課程名稱 |
體育學科課程地圖研發暨排球術科增能工作坊 |
講師 |
張瓊恩教師、吳曉莉教師 |
研習時數 |
4小時 |
在職進修網代碼 |
3066271 |
參與人數 |
36 人 |
辦理情形 及效益簡述 (含課程、講座) |
一、宣傳得力吸引基層體育教師關注 本研習資訊以縣市政府教育局發文至各校,並利用體育學科中心Facebook粉絲專業及體育教師互動Line群組等平台以電子海報進行宣傳,吸引了40位體育教師報名,原本設定最多30位教師參與,因為教師們來電詢問而加開名額,亦有教師當天直接至現場報名;研習前幾天Covid-19確診人數暴增,在疫情嚴峻之際擔心教師們會臨時請假,但大部分教師皆有出席,可見基層體育教師對於本課程主題興趣度高且願意於段考期間自我進修。
二、拓展體育學科中心影響力 當天5月12日北區有4場體育學科中心課程地圖研習同時辦理,本場次除了桃園市20多名教師,亦有其他縣市教師不畏敏感疫情特來參加(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新竹縣、台中市、台北市),其中有10所學校之教師為第一次參加體育學科中心研習,有效擴散體育學科中心之效能與專業價值。
三、以ICT策略引導基層體育教師熟悉課程行事曆撰寫 張瓊恩老師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課程設計帶領學員進行討論、創作、發表與反思,引導學員了解行事曆課程地圖的精神、架構與功能,並結合ICT資訊融入教學,提供每位教師一台Chrome Book(平板電腦),將課程內容與教材放入Google Classroom,帶領與會教師進行課程地圖之討論與共編,能夠很快速且有效地讓學員們回答問題、練習共編與繳交作品。過程中學員互動熱絡,交流頻繁,認真合作完成講師所給予的任務,並於會後詢問講師更深入的問題,一起討論Ubd課程設計理念與方法。
四、融入體育術科課程示範如何應用於教學現場 吳曉莉老師以體育課程行事曆的角度,考量大部分學校會舉辦班際排球賽為課程情境,以排球攻防概念為課程主軸,透過探究式提問法引導出吊球與攔網技術,思考排球場上空間、時間、力量、角度等概念,使學員了解在排球比賽的情境下必須使用哪些技術與策略,並依據對手與自己在場上位置與角色,判斷自己與隊友的責任區與攻防任務,亦透過實際操作許多有趣的活動,使教師學習如何設計多元化及差異化之課程引導排球項目之進階技術。 |
對於本次 研習檢討及建議 |
1.高中教師段考監考大多能夠排出半日或一日之無監考時段,因此建議日後的研習可辦理在學校的段考共同日,可使更多教師排除課務處理之困擾,更有意願來參與研習。 2.此次研習時間為半日,兩節課程各90分鐘,兩個階段的課程都點趕,建議拉長時間,一個課程至少2小時,或參考其他場次,辦理整日研習。 3.第一階段課程中,教學單元必學知識概念與能力引導不足,造成教師們設計重要內容/概念時無法抓到精隨,建議增加研習時間將能夠更深入引導相關概念。 4.第一階段課程設定每組教師開發4-6週排球課程,因時間不足沒有辦法進行得很完整,最後只有2組教師進行發表,有些可惜,應增加此課程研習時間,使教師們共備與練習產出歷程更為完整,亦有機會欣賞他組的作品。 5.若使用電子設備器材應提早與資訊組確認相關注意事項,並給予教師們相關使用指引,或安排一位專門處理電腦相關問題的助手協助,減少教師們使用電腦遇到狀況而影響學習效果。 |
教師研習照片
|
|
||||
活動說明 |
本場研習提供教師每人一台Chrome Book以利參與者參與研習活動 |
活動說明 |
使用Google Classroom進行主題課程有利於夥伴互動並建置產出記錄 |
||
|
|
||||
活動說明 |
以Pop Talk方式開場引導教師分享教學現場狀況開啟研習主題 |
活動說明 |
配合第二階段術科課程,練習發展排球之核心內容與重要概念。 |
||
|
|
||||
活動說明 |
選擇體適能為主題之教師所開發之心智圖 |
活動說明 |
教師分組共備產出課程地圖並進行分享與發表 |
||
|
|
||||
活動說明 |
排球實作課程,吳曉莉老師說明攻防之責任區概念與如何判斷比賽情境,決定不同的角色任務。 |
活動說明 |
曉莉老師示範如何設計活動進行攔網之差異化教學 |
||
|
|
||||
活動說明 |
曉莉老師說明並示範攻擊之步伐與上肢平衡概念 |
活動說明 |
教師們於課程結束後進行合影 |
||
{{ $t('FEZ012') }}
{{ $t('FEZ003') }}2021-06-04
{{ $t('FEZ004') }}2021-06-04|
{{ $t('FEZ005')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