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生命教育學科中心|
主題:東南亞就在我們身邊
講師:獨立評論在天下│廖雲章總編
時間:110年6月25日(五)10:50~12:10
心得花絮:
撰文/高雄市私立道明高級中學 張耀庭老師
講到東南亞人,腦海中浮現的會什麼圖像?移地工作的人、跨國婚姻對象還是來台求學的留學生?但即使我們知道他們來台灣的目的,我相信也未必能瞭解他們所經歷過的全貌,也沒有幾個人會花時間關心與我們無關的人吧!至少在今天以前我自己是這樣子的。
在雲章老師的分享中,聽到了草雲與阿桃兩個主線故事。一個是活潑外向、樂於展現自身文化的獨立女性;一個是經歷事業跌宕並懷有繪畫夢想的藝術家,
兩位個性截然不同、所受的文化教育不同的女性,卻有著相同堅韌的生命力,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對他們來說來台灣工作是個機會,部份的人期待自己可以有一番作為,絕大部分的人是帶著家人的期待來到台灣。在這掙到的錢足以養活一家老小,所以再怎麼辛苦、碰到多艱辛難熬的處境,也要堅持下去,這也是為什麼,有部分移工在合約到期之際,選擇失聯逃離,四處狼狽地躲藏也要留在台灣。
今天談到比較多是移工的處境,在台灣還有嫁過來的新移民媽媽。雲章老師分享在讀書時,聽到同學所說的「用婚姻來交換一個發展的機會,不是可恥的一件事」。的確,大多的社會媒體都把異國婚姻,尤其是東南亞的聯姻,視為買賣交易,並刻板定義在較矮化對方國家的視角來戲稱。事實上不應該是這樣定義的,就老師提到的這位同學所言,命運雖然天註定,但有機翻轉為何不把握?
在今天整個研習有兩個部分最打動我,一個是草雲的付出,在失聯逃離的4094天,她幫越南同胞辦了128場告別式、抱了30個骨灰罈到機場送行,還為桃園大火的6位同胞募了幾百萬處理後事。這些與她素昧平生的人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獲得了她的協助,為她來說在幫助同鄉,像是幫助當年那個需要救援的自己,善的循環也因此傳遞下去。
另一個打動我的是找尋奶媽的故事,不少移工朋友來台灣,擔任照顧者的角色。人與人的關係很巧妙,有的投緣還產生了深厚的情誼。北一女的女孩,為了找尋自己的奶媽,與雲章老師通信,希望能找到奶媽的音訊。這一定是很深厚的連結,才會到長大都念念不忘這段關係。透過各種人脈,還真的把當年照顧她的奶媽給找出來了!
正如雲章老師所言,這個世界的豐富多樣,需要睜開「複眼」才有機會一窺,其中綻放的美麗。透過老師精彩的分享,我感受到在東南亞朋友身上,其實有不少朋友,對於自身文化是相當認同,並且很願意分享、交流。這也提醒著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生命教育課堂中,想帶孩子走到哪一個層次,能否培養孩子有展開更多「複眼」的可能性。
研習影片:
檔案分享:
研習照片:
{{ $t('FEZ012') }}
{{ $t('FEZ003') }}2021-06-25
{{ $t('FEZ004') }}2022-01-17|
{{ $t('FEZ005')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