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國語文學科中心|
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什麼時候結束?現在沒有確切答案,但可以肯定會結束。同樣可以肯定的是,那將不會是個「零新冠」世界,而是病毒與人類共存。 新冠肺炎可能就像流感、肝炎、瘧疾之類傳染病一樣,在一定程度上以某種形式與人類並存共處,像流感一樣呈季節性爆發。每年秋冬流感季,將來可能也是「新冠季」,而從大流行疫情轉變為社會常態,疫苗、藥物和防疫機制是關鍵。 新冠疫苗研發速度空前,目前已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使用清單和正在審核評估的就有十幾種。同時起步的是新冠藥物開發和療法探索,全球各地正在研發、試驗中的新冠藥物至少有百餘種。英國成立了「抗病毒特別工作組」,爭取在2021年秋季,找到至少兩種針對新冠感染早期症狀的有效藥物,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更希望能做到口服藥片的形式。 展望未來,利物浦大學傳染病臨床醫學講師湯姆.溫菲爾德和熱帶醫藥學院全球公共健康教授米麗亞姆.泰特梅耶認為,「零新冠」的目標基本上不可能實現,但局部地區消滅新冠病毒是可以做到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全新的挑戰: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長新冠」)。相對於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言,長期症狀具有慢性疾病特點,意味著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要求更複雜。溫菲爾德和泰特梅耶估計,大約每10位新冠患者中有一人在治癒幾個月後仍有相關症狀,全球可能有數百萬人屬於這一類有長期症狀者。他們認為,預防新冠長期症狀的最佳方式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但對於那些不幸出現長期症狀的患者,則需要建立相應的診斷、治療和康復的規則。 「治療新冠長期症狀需要積累相關數據,而這就需要改善疾病識別、診斷和報告機制。」新冠長期症狀的診斷、治療和護理,已經納入英國國民醫療保健服務(NHS)的長期發展規劃,其中提到混合型醫患交流模式,包括當面問診、視頻、電話和雙向信息交流平台等各種渠道,而可穿戴健康跟蹤監測儀的使用也將更廣泛。 (改寫自BBC NEWS∣中文:〈新冠肺炎:治療、藥物和疫情結束後的挑戰〉2021年5月15日) |
請閱讀上列文章,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根據上文,新冠肺炎疫情轉變為社會常態,哪些因素是關鍵?未來可能面對的全新挑戰是什麼?又該如何去因應呢?文長限150字以內(至多7行)。(占7分)
問題(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造成人類生命、健康之重大危機,也重創了世界經濟。請就個人經驗或見聞,以「在新冠肺炎疫情裡,我看見○○○」為題(題目之「○○○」以五個字為限),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占 18 分)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對所閱讀的文字能體會其中蘊含的意旨,並能予以說明、詮釋,是語文學習必須必備的能力。本題旨在檢驗學生對於文本的解讀能力,並冀望學生透過日常觀察「新冠肺炎疫情」,以合宜的文字表達自己的人生體悟。
評分原則:
問題(一):
作答情形 |
等第 |
級分 |
分數 |
---|---|---|---|
能同時充分寫出「關鍵」、「挑戰」、「因應方式」,解讀深刻,文辭優美。 |
A |
A+ |
7 |
能同時充分寫出「關鍵」、「挑戰」、「因應方式」,解讀適切,文辭平順。 |
A |
6 |
|
能大致寫出「關鍵」、「挑戰」、「因應方式」概念,文辭得宜。 |
B |
B+ |
5 |
能寫出「關鍵」、「挑戰」、「因應方式」其中二項,文辭平順。 |
B |
4 |
|
能寫出「關鍵」、「挑戰」、「因應方式」其中一項,文辭欠通順。 |
C |
C+ |
3 |
無法掌握題旨,解讀紊亂。 |
C |
2-1 |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0 |
問題(二):
作答情形 |
等第 |
級分 |
分數 |
---|---|---|---|
能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描繪深刻動人的經驗與情境,敘寫細膩,結構謹嚴,文辭優美。 |
A |
A+ |
18-16 |
能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記述具體的經驗與情境,敘寫生動,結構穩妥,文辭順暢。 |
A |
15-13 |
|
能適切描述經驗與情境,敘寫具體,結構適當,文辭平順。 |
B |
B+ |
12-10 |
能描述經驗或情境,敘寫平實,結構尚稱合宜,文辭大致通順。 |
B |
9-6 |
|
經驗或情境敘寫不具體,或偏離焦點,結構鬆散,文辭欠通順。 |
C |
C+ |
6-4 |
無法掌握題旨,文辭拙劣。 |
C |
3-1 |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0 |
{{ $t('FEZ003') }}2021-05-31
{{ $t('FEZ004') }}2021-07-11|
{{ $t('FEZ005')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