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國語文學科中心|
《好餓的毛毛蟲》從初版至今,至少被翻譯成二十多種不同的版本,銷售量達千萬冊以上,是一本廣受世界各地孩子喜愛的圖畫書。在《好餓的毛毛蟲》裡,一隻剛出生的小毛毛蟲,拖著餓扁的肚皮一步一步往前爬,鍥而不捨的找東西來吃,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二個梨子……每天吃掉不同的東西,毛毛蟲愈變愈大,最後變成了蝴蝶。 這隻毛毛蟲出自艾瑞.卡爾的筆下,拱著圓圓胖胖的身體,一路暢行無阻地從美國爬向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5500萬個小書迷。這本經典洞洞書是許多寶寶的第一本圖畫書,有趣的洞洞設計,讓小小指頭可以在洞裡鑽進鑽出,透過不同頁面打洞的特殊效果,呈現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的過程(如下圖一),同時也用其拼貼的特殊圖畫,介紹十多種食物和星期天到星期一的名稱。艾瑞.卡爾運用獨特的拼貼技巧,讓色彩不單單只是鮮豔,更能讓孩子看到大自然多層次的美,如毛毛蟲身上的綠,就是各種不同的綠交錯堆疊。(如下圖二) 除此之外,作者擅長在豐富的童趣中展現對生命的讚嘆,當毛毛蟲一路吃啊吃、最後蛻變成美麗的蝴蝶時,生命的可貴多麼令人喜悅。卡爾生前被問及: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好餓的毛毛蟲》為何依舊備受喜愛、歷久不衰?他表示:「我想這是一本充滿希望的書,孩子們需要希望。憑藉自己的才能,每隻微不足道的小毛毛蟲都能長成一隻美麗花蝴蝶,翩然飛進這個世界。」(改寫自上誼出版社書籍介紹) |
|
|
圖一:洞洞書 | 圖二:《好餓的毛毛蟲》書影 |
閱讀上文,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列點說明《好餓的毛毛蟲》在童書設計上的特色。文長90字為限。(至多5行,占6分)
問題二:以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毛毛蟲有特定的食草,長大以後或蛻變成蝴蝶或蛾類,然而,艾瑞.卡爾筆下的毛毛蟲卻是每天吃不同的東西。這種並不科學的故事設定,其中可能的寓意為何?如果每個人都是一隻毛毛蟲,要如何才能蛻變?請參考上文,根據你的見聞,以「蛻變之所需」為題,書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占19分)
{{ $t('FEZ003') }}2021-06-23
{{ $t('FEZ004') }}2021-07-11|
{{ $t('FEZ005')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