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EZ002') }}生物學科中心|
110學年度種子教師進階培力「海生館與海共探」
時間|111年 4月 8日 至 4月 10日
地點|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110學年度生物學科中心種子教師進階培力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共同舉辦,結合「與海共探」手冊,希望精進教師發展素養導向之教材教法,並強化高中端與海生館教育資源之橫向聯繫,深化教師對台灣在地海洋及永續性議題之認識。
三天兩夜的進階培力中,第一天在雙流自然教育中心由環教師帶領大家認識雙流的水域及沿山步道,藉由認識水質指標生物,引入環境保育的議題,並透過實際尋找、捕捉並觀察水生生物,讓老師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與體會。晚上來到海生館行政中心,藉由生物科及跨科教學工作坊,由四位來自各區域的高中教師分享面臨108課綱後的教學挑戰與心路歷程,分享許多創新的經驗與教法,想必也會激盪出新的火花。第二天在海生館科教組楊士德專員的帶領下,走訪海生館台灣水域、珊瑚世界、世界水域各館,在士德專業的導覽解說下,不但瞭解環境水域與各種海洋生物的關係,士德更透露海生館營運背後的秘辛,及展館策展的核心理念,搭配海生館發展之教學資源「與海共探」手冊,深化種子教師對台灣在地海洋認識並結合素養導向之教材教法。入夜後則是墾丁潮間帶生物調查,老師們穿著膠鞋深入潮間帶尋寶探秘,在解說員的帶領之下,認識多種甲殼類及棘皮動物類的構造與習性,透過實際尋找、體驗在地生物棲息環境與物種多樣性,加深老師們對海洋的認識與情懷。
很快迎來研習的尾聲,一早到達滿豐漁場,瞭解定置漁法後由當日漁船捕撈進港的新鮮漁獲中,認識附近海域當季捕撈的魚種,撿拾切片後捨棄之內臟構造進行研究,並與當地漁民討教交流。最後來到海生館後場與標本典藏室,瞭解培育、照護場館中各種海洋生物的運作和各種研究,並眼見因人類危害而不得不待在收容區的海龜,深化海洋保育的意識。由衷感謝在海生館科教組楊士德專員,在他悉心週全的安排與引領下,讓種子老師們經歷了一場以海洋與永續為題的深化之旅。
活動剪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FEZ003') }}2022-05-06
{{ $t('FEZ004') }}2022-05-17|
{{ $t('FEZ005') }}71|